摸摸(momo)遊戲 ( https://momouangames.cargo.site/) 於今年1月參展台北國際電玩展 (Taipei Game Show),並展示了一款精緻的生存逃脫遊戲。digiBlock C很榮幸能訪談到遊戲負責人momo苡瑄,與大家分享她製作遊戲及參展的心得。
#從倫敦課堂到momo遊戲 ─ 踏上獨立遊戲之路
我去年 9 月從英國倫敦金匠學院碩士畢業,是唸遊戲設計,包括從寫程式到故事關卡設計等,此外也可以自行選修喜歡的課程。我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工作,momo遊戲其實不是一個正式註冊的工作室,是我和其他幾位中國同學組成的團隊名稱,網頁中你們看到的遊戲有一些是團隊一起製作,有些則是我自己一個人做的。
作為玩家我本身喜歡玩開放世界探索類型的遊戲,像《薩爾達傳說》我也很愛玩,就是那種你要自己去探險,然後也無法預料到一定能拿到或是遇到什麼東西這樣。所以我自己在做遊戲的時候,也是以這個方向去做發想,想帶給觀眾無法預測的結果。
#首次參加台北電玩展 ─ The 7th Floor台北亮相
這次會參加台北電玩展是因為我的一位香港同學有參加,然後問我說妳既然是臺灣人要不要也參展?我就從手上的遊戲中找出目前最完整、最多人玩的《The 7th Floor》拿去報名。這款遊戲是從以前我們在金匠學院念書時的一個小作業進化而成,比起解謎其實比較像是眼力遊戲,但我覺得有帶給玩家一種好像會發生什麼事情的感覺,並非是真正的恐怖遊戲,而是營造在正常生活中帶一點超現實的氛圍。這款遊戲目前放在 itch.io 上提供免費下載,還沒有打算上 Steam,因為遊戲規模還太小。
而這次參展也得到許多回饋,我會觀察玩家們玩遊戲時的表情,或是他們玩的過程,整體回饋正面大於負面,玩家們其實滿喜歡這類型的遊戲,從沒想過這個小作業可以搬上大舞臺,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。
另外參展期間會有很多業界人士來試玩遊戲或是遞名片,感覺很像在大型場合發表自己的遊戲,我很享受。而且我的英國朋友剛好就在對面,我也會看一下他們的遊戲怎麼樣啊,反觀我們的遊戲比較一下,或是跟其他參展單位的遊戲比較起來又如何,是一種良性競爭,希望之後可以多多參加類似的活動。
#The Next Step ─ 從創作走向業界
目前我也有在投一些臺灣的遊戲產業職缺,像是星象電子、雷亞遊戲等等,我個人比較想做遊戲企劃或者關卡設計師(level designer),因為我的專長是設計遊玩方法以及故事的概念,並同時思考這些是否實際能夠做的出來。
其實在回臺灣之前我有試著找英國遊戲公司的工作,但他們現在景氣不好,所以很困難。那邊現在要去遊戲公司都要透過認識的人介紹比較容易進去,靠自己投履歷的話機會比較少,我覺得這是跟臺灣的遊戲產業比較有差別的地方。另外,英國有許多工作都是遠端進行,分工也蠻明確的,像他們會有剛剛提到的關卡設計師、工程師、美術等,分配比較均勻,通常也不太會有小PM,就只有一位總PM,並且著重在創意開發,或是嘗試製作或研究不同類型的新遊戲。
此外我也一直在尋找發行商,如果有公司或單位能夠資助我們做想做的遊戲並發行的話就太棒了!現在主要在找機會能夠發展更大型的遊戲、參加更多展覽,多一些媒合發行商的機會這樣。如果真的有機會遇到發行商,要我繼續發展目前的遊戲,或者讓我重新發想一個新的遊戲都是可以的。有個遊戲叫做《超閾限空間》你們知道嗎?
還有《史丹利的寓言》,其實我是想要走這類型的遊戲,想發展不一樣的玩法。平常玩家都是用鍵鼠控制、第一人稱角色移動的方式在玩,我想要突破這一點,同時也帶給玩家意想不到的故事結果,所以中間或許可以加一些解謎的元素。
目前摸摸遊戲在itch.io上有9款小遊戲可供下載遊玩(https://momouang.itch.io/),其中她們帶來台北電玩展展出的《The 7th Floor》是一款超現實的第一人稱解謎遊戲,玩家要趕赴一場關鍵的面試,卻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奇異且扭曲的電梯迷宮中,必須找到難以捉摸的出口。然而在探索的途中,這些互相連接的電梯和走廊的迷宮裡,將會遇到各種形式的神秘「7樓」按鈕,每個按鈕都有其獨特的功能:有些按鈕可能會讓你更接近目標,而另一些則可能將你推向迷宮的更深處,扭曲你的時間和空間感知...。
《The 7th Floor》結合了巧妙的謎題和陰森的氛圍,創造出一種邊界模糊的體驗,邏輯與超自然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,而每一步都可能讓你更接近終點…或更深入未知的領域。